《印度斯坦时报》报道称,光辉战机在迪拜航展表演中坠毁后,印度已经收到了坏消息:亚美尼亚已经公开表示放弃采购20架光辉的计划,总价12亿美元。
这本是光辉战机当前收到的规模最大的、最有价值的大单,但现在却被“吓跑”了。
为什么亚美尼亚的反应如此决绝?回溯其军购史便能窥见端倪。
2020年纳卡冲突中,亚美尼亚重金购入的4架苏-30SM,因俄罗斯拒供技术支援沦为摆设,被迫转向“性价比路线”。

印度趁机兜售了包括“阿卡什”防空系统、ATAGS榴弹炮在内的大量装备,尽管亚美尼亚将领多次抱怨“火炮身管寿命不足标准型号三分之一”,但印度给的价格也确实低。
此外,邻国阿塞拜疆传出了装备40架“枭龙”Block3的消息,作为对抗筹码,亚美尼亚就准备引进“光辉”。印度的条件很诱人:不仅同意技术转让,还承诺用苏-30MKI的生产线协助升级。
但这一切都随着迪拜的爆炸声化为乌有,亚美尼亚意识到,省下的采购费可能在未来因频繁维修、战备缺口付出更大代价。
简单来说,对于现在的亚美尼亚来说,根本没办法用有限的预算,去赌这一个“败迹”这么大的战机。
而亚美尼亚的退出只是第一张骨牌。
埃及原本与印度就“光辉”展开多轮磋商,甚至考虑以其补充“阵风”与苏-35组成的高端机队。但坠机后,埃及军方紧急叫停谈判,转而加速与瑞典洽谈单价超1亿美元的“鹰狮”。

用埃及官员的话来说:他们宁愿为成熟技术支付溢价,也不想成为印度武器的试验场。
此外,与印度联合研发飞机的“潜在伙伴”的巴西,也直接搁置了改进“光辉”的计划。
巴西方面表示,坠机事件暴露了印度“系统集成能力的致命缺陷”,并担忧核心技术依赖欧美供应商的“组装模式”无法保证长期稳定性。
还有一个是菲律宾。作为印度“布拉莫斯”导弹的首个东南亚买家,菲律宾本被印媒视为“光辉”的天然客户。
但坠机后,菲空军表态将“重新评估所有采购项目”,强调安全性优先于价格。
事实上,菲律宾装备的美制F-16与韩制FA-50早已确立可靠性标准,而“光辉”的表演失败让其难以跨越信任门槛。
虽然在坠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印度将领就将锅甩给了美国通用电气提供的F404发动机上,印度人甚至还强拉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机作对比,认为枭龙自服役以来一共摔了5架,但光辉才摔了2架,所以光辉安全性高出4倍……

这就相当于告诉外界:光辉坠机和印度没关系,是美国发动机的问题,是个例,比枭龙那些安全多了。不得不说,还是低估了印度“赢学”的力量。
这款中巴合研的四代半战机,加入中国技术后,不仅配备有源相控阵雷达和PL-15E导弹,更保持着15年零坠毁的可靠性记录。
大家也都不傻,事情究竟是什么样,心里都清清楚楚。
美国提供的同款发动机在波音F/A-18上安全飞行超过500万小时,“光辉”问题的根源在于系统整合失败。
这架号称“国产化率70%”的战机,核心部件来自9个国家:以色列雷达、英国弹射座椅、法国航电软件……拼凑出的战机存在53项设计缺陷,暴露了核心技术的空心化。
此次坠机前,印度审计署报告曾警告战机存在“机身应力裂纹”,但印度斯坦航空公司(HAL)仍急于在国际舞台秀肌肉,最终酿成苦果。

“光辉”坠机的影响远不止订单流失。国际社会对印度武器的质疑已从战机蔓延至整个装备体系:亚美尼亚是否会继续采购印度火炮?菲律宾的“布拉莫斯”导弹合作会否生变?这些连锁反应将持续冲击印度“军工出口大国”的梦想。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的“枭龙”Block3却趁势扩大市场。搭载四代半航电系统的“枭龙”已在阿塞拜疆、尼日利亚等国站稳脚跟,与“光辉”形成鲜明对比。
此消彼长之间,南亚军工竞争的天平正悄然倾斜。
印度并非没有意识到危机。有消息称,印方正加速“光辉”MK2版本的研发,并试图通过政治斡旋挽回买家。
但信任重建需要时间,一次重大事故足以让印度陷入“价格再低也不敢买”的危机。
印度若想挽回信誉,必须直面三大挑战:打破军工垄断、建立独立质检体系、停止用行政命令强推未成熟装备。

但考虑到印度明年大选在即,莫迪政府更可能选择继续宣传造势——这或将导致更严重的技术反噬。
迪拜的浓烟尚未散尽,但这场坠机留给印度军工的反思时间已经不多了。当亚美尼亚转身望向中巴合作的“枭龙”,当其他国家开始接触韩国FA-50,法国阵风时,印度“光辉”的事件恐怕真要成为世界军贸史上的一则警示案例了。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