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07月03日
- 星期四

与此同时,西方援助的F-16战机却接连坠毁,这不仅是设备的问题,更是乌克兰军队士气的反映。许多乌克兰飞行员尽管经过了速成培训,但面对俄军的高强度空袭,仍旧无力回天。这样的悲剧不断上演,令外界不禁担忧:这是乌克兰自身的选择,还是西方的援助已经变成了一种负担?

俄军在经过长达三年的苦战后,首次在乌东四州实现了彻底控制。这一胜利不仅意味着乌军在该地区的存在被抹除,更为普京的“大乌克兰战略”奠定了基础。那么,这个战略究竟是什么?从黑海沿岸到苏梅平原的立体攻势正悄然展开,意在将乌克兰推向灭亡的深渊。

一方面,以色列以其战略位置和强硬姿态,在中东地区岿然屹立多年,这并不是偶然。另一方面,白乐潍这番话的背后,则踊跃表现出以色列在面对伊朗核威胁时的急迫和无奈。她强调,中国作为以色列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理应在中东的稳定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她直接向中国施压,要求其为以色列的安全利益做出代价,不免让人思考,这究竟是出于战略考虑,还是绝境中的孤注一掷?

6月份,军事专家博前哨就预测:福建舰很有可能在2025年服役。而美国海军那边,尼米兹号核动力航母正在进行退役前的最后一次战斗部署,也就是说,到2025年底,中美航母的数量比将变为3:10。虽然看起来差距依然非常大,但美国海军的航母是全球部署,中国则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通常情况下,美国海军只有3-4艘核动力航母处于活跃状态,剩下的不是在维修就是在进行休整,美国能够在亚太地区部署的核动力航母很难超过3艘,中美在该地区的航母数量差距就非常小了。

大伙儿都清楚,伊朗导弹技术在中东算个狠角色,可放全球看顶多算“低配版”。精度差点意思,突防手段也简单,部分导弹还是老古董。可就这么些“二流货”,愣是用数量堆出了实战奇迹:700多枚导弹加550架无人机玩饱和攻击,美以反导系统直接“过载”瘫痪。

李在明(资料图)尹锡悦执政末期,韩国政坛乱象丛生。支持率长期低于四成,外交政策过度亲美引发国内争议,“十月戒严”危机更暴露军方与政府间的权力博弈。在民众对现状的强烈不满中,李在明凭借“变革者”形象赢得大选,但其面临的不仅是重建经济、改善民生的挑战,更要处理根深蒂固的保守派势力与军方利益集团。

据悉,7月份,岛内将开展一场前所未有的三军联合作战演习。这次演习不仅召集了创纪录的2.2万名后备军人,还计划在“汉光41号”实兵演习中,展示新引进的武器装备,力图把“实况、实兵、实装”演绎到极致。并且,这次演习还被台当局首次和“城镇韧性演习”结合起来。

不仅如此,美国联邦众议院还通过所谓“不歧视台湾地区法案”,妄图支持台湾地区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有资格参加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再看日本,虽然没有像美国那样直接出台涉台法案,但种种迹象表明其在台海问题上的野心正在膨胀。有消息称,日本正酝酿一套组合打法,试图在台海地区发挥更大作用。从历史上看,日本对台湾地区一直怀有觊觎之心。

6月24日,伊以宣布结束“导弹互动”,但国际能源市场的震荡未止。路透社数据显示,6月12日至24日,波斯湾和红海的商船密集发布与中国或俄罗斯关联的身份辨识信息(如“PKKHIallChinese”“VslnolinkIsrael”),试图规避航运风险;上海原油主力合约更是在6月25日后一周暴跌12%,天然气、液化气价格同步下挫。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