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9日
- 星期三
首先,日本高调发布电磁炮试验结果的举动并非偶然。电磁炮作为一种新型武器,具备超高出膛速度和改进后的炮管寿命,其技术参数显示出日本在军事现代化方面的决心。初速达到2300米/秒,不仅是一项技术突破,更是一种强有力的威慑信号。通过展示这一尖端武器,日本试图传达一个明确的信息:无论是对外的军事对抗,还是内政上的民族自信,他们都不再羞于表现出自己的实力。
美国海军作战部长考德尔上将在东京的讲话,犹如一盏明灯,照亮了当前国际关系的微妙状态。他指出,对于台湾问题,美日双方长期采取了一种“模糊政策”,这种策略旨在保持一种威慑力量,但实际上却暴露了北约内部对于如何面对中国崛起的深层次分歧。考德尔的态度也明确显示,对高市早苗的立场,他并未表示支持,这不仅让日本左派和右翼失望,更是对其强硬言论的一种“冷处理”。
电磁炮作为一种新兴武器,其技术不仅可以提升打击精度,还能以相对较低的成本发射多种类型的弹药。在面临中国日益强大的海军力量时,这样的武器显然是日本传递给外界的一个强硬信号。高市早苗此举,无疑是为了稳固其右翼支持者的心态,并试图借助于美国的“外交”力量来维护其地区利益。然而,面对强大的中国海军,这种“虚张声势”的把戏究竟能撑多久,值得深思。
自从福建舰正式列装以来,中国海军的步伐如同飞箭般迅猛,根据《华盛顿邮报》的分析,这一系列的舰艇加入,让美方感到不安。虽然中国的航母、两栖攻击舰等核心舰艇数量尚不能与美国相抗衡,但“差距快速缩小”的态势已经让美军难以坐视。四川舰的首次海试不仅是技术上的突破,更是在军事战略上对美方形成了一种无形的压力。
二战后,日本造船业快速恢复,到1971年船舶下水吨位达到1200万吨,将其他国家远远甩在了后面,但是受制于战败国身份的限制,日本无法装备核潜艇,常规潜艇的数量也受到较为严格的限制。于是日本选择以质量弥补数量,发展大型常规潜艇来代替核潜艇,从1955年租借美国潜艇命名为黑潮号,1960年又建造了用于技术测试的亲潮号,陆续又建造了几艘并不先进的潜艇后,从1960年开始日本着手研究水滴构型潜艇,1967年采用水滴型舰体、舰艏大型整合声呐阵列技术的涡潮级服役,日本之后就开始以极高的频率更新潜艇,先后发展出夕潮级、春潮级、亲潮级、苍龙级以及大鲸级,平均每艘常规潜艇的服役时间不到15年,如此高强度的更新速度,让日本潜艇部队的装备水平一直位于世界前列,技术研发水平也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正在加载中...
已加载全部内容
已经没有更多文章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