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白酒“河北王”老白干的周期阵痛还有多久能结束?
被称为白酒“河北王”的衡水老白干酒业(600559.SH),在经历了多年稳步扩张后,迎来了上市以来最严峻的一季,新任董事长王占刚上任不到三个月,也正遭遇上市以来的复杂经营考验。
据公司披露的2025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3亿元,同比下降18.53%;归母净利润4亿元,同比下降28.04%。单三季度更为惨烈——营收8.49亿元,同比暴跌47.55%,净利润仅7939万元,同比下降68.48%,营收、利润双双腰斩。
三季度业绩急坠,既是行业寒冬下的被动收缩,也暴露出区域龙头在产品结构、渠道管理、现金流安全上的多重困境。
01 业绩“急冻”:从稳步增长到断崖式下滑
面对业绩下滑,老白干酒解释称,主要受白酒消费需求疲软影响,出库减少导致收入下降。
由于营收和利润减少,老白干酒在2025年前三季度的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118.92%,由正转负至1.21亿元,核心原因在于销售回款减少,显示终端动销与渠道回款均陷入低迷。
资产负债表的压力同样显著。截至9月底,老白干酒总资产为88.15亿元,总负债35.4亿元,资产负债率40.16%。其中存货高达34.94亿元,规模超过前三季度总营收,库存周转效率持续下滑。另据东方财富网数据,截至2025年三季度末,老白干酒应收账款同比激增261.57%,背后的赊销、渠道回款进度等情况值得关注。
这种下滑并非孤立事件。2024年老白干酒营收增速仅1.91%,而2021年至2023年的营收增速都在10%以上,2024年营收增速创近四年新低,为今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下滑埋下了伏笔。
更值得警惕的是,2025年的下滑幅度已经远超行业平均。根据民生证券、招商证券等研报,老白干酒的营收降幅在全国白酒上市公司中处于前列。
经营质量恶化的迹象也十分明显。老白干酒前三季度毛利率66.29%,同比仅微升0.08个百分点,但三季度单季毛利率下滑至61.37%,同比下降5.4个百分点;归母净利率降至9.36%,同比下滑6.21个百分点。民生证券点评指出:“三季度产品结构变化影响毛利率水平,盈利能力短期承压。”
合同负债方面,老白干酒截至三季度末为12.07亿元,同比下降31%,较去年减少超5亿元。合同负债作为白酒企业的“蓄水池”,反映经销商预付款和拿货意愿,显然正在快速萎缩。
综合数据看,老白干酒的经营已经陷入“销量下滑—现金流转负—渠道信心受挫”的循环。在行业周期调整期,这种内外共振的压力,压缩了企业大部分缓冲空间。
02 大本营承压,高端化受阻
老白干酒的危机,本质是结构性的。
老白干酒将产品划分为100元以上与100元以下两个价格带。2025年前三季度,100元以上产品实现营收17.38亿元,同比下降14.96%;100元以下产品营收15.74亿元,同比下降22.06%。高端产品代表“1915衡水老白干”“十八酒坊(甲等20)”,中低端则以“十八酒坊(8酒)”“王牌酒”为主。两个价位段均出现两位数下滑,显示公司既未能守住大众市场,也未能在高端市场突围。
在高端领域,老白干1915系列虽定位千元带,但市场认可度不足。某电商数据显示,其旗舰店老白干1915系列中的39度、53.9度和67度三大酒品的成交量均不足500单。消费者对白酒“品牌溢价”敏感,而老白干的老白干香型差异化教育不足,导致高端产品陷入“高价低销”的尴尬。
上述因素导致老白干酒产品结构两头受挤。
此外,老白干酒的区域市场全面回落,河北作为老白干酒的“大本营”,营收下滑引人关注。
2025年前三季度,河北区域营收20.19亿元,占比超过60%,同比下降13.82%。其他核心市场湖南、安徽、山东分别下降20.20%、34.72%、3.24%。其中,湖南市场下滑最明显,与旗下子品牌“武陵酒”的渠道调整直接相关。
更值得注意的是,经销商数量虽然增长——河北新增125家,但营收却整体下滑。这表明公司“广铺摊子”但单店效率下降,经销商盈利空间压缩。投资者关系活动中,公司坦言:“当前经销商普遍从‘节前备货’转为‘随销随进’,公司主动推动去库存活动,以保证价格体系健康。”
但渠道去库存虽短期稳价,却牺牲了规模增长。民生证券指出,老白干酒的经销商模式收入同比下降19.47%,直销仅占总营收7%,线上团购渠道体量太小,无法弥补线下萎缩。
更让人感到紧迫的是,老白干酒的“大本营”河北市场正在被更多的品牌进驻,这无疑加剧了竞争的激烈程度。
河北白酒市场规模超300亿元,背后是本地酒和外地酒品牌的相互竞争。丛台酒、山庄老酒两家本土劲敌崛起,营收均突破30亿元;汾酒、洋河等全国品牌加速渠道下沉,老白干酒的“大本营”优势正在被蚕食。
有媒体引用北京酒类流通协会秘书长程万松的分析称:“老白干的团队足够努力,但市场管理粗放、推广方式陈旧,使其难以抵御全国名酒的渠道挤压。”
03 王占刚的“大考”与行业拐点
老白干酒通过收购丰联酒业,将武陵、文王贡、孔府家、板城烧锅收入麾下,形成“一树三香”格局。然而从目前业绩来看,多品牌的协同效果有限,不同香型的品牌在渠道、营销上各自为战,未能形成集团化品牌力。
这一切都导致了战略“高端化、全国化”双线受阻。老白干酒在河北之外的营收占比仍不足40%,全国化布局碎片化明显。
2025年中期,老白干酒迎来关键换帅——原董事长刘彦龙卸任,由“市场派”出身的王占刚接任。掌舵不足三个月,他便面临业绩重压与资本信任的双重考验。
王占刚上任后提出“七项变革”,涵盖控量保价、厂商一体化、数字化运营、渠道共建等方向。但变革初期成效有限。销售费用同比下降17.7%、管理费用下降6%,公司“省出来的利润”短期缓解压力,却削弱了终端动销和品牌推广力度。
老白干酒管理层在投资者交流会上强调,公司将继续强化渠道建设,推动“1915、甲等20、甲等15”三大单品战略,通过联盟体、合伙人模式提升经销商黏性。然而,在消费者需求未明显复苏前,这一策略仍处磨合期。
管理层面临的另一大问题是现金流。2025年前三季度,老白干酒货币资金12.94亿元,同比下降16.29%,显示公司资金储备收缩。存货去化缓慢、应收款攀升,意味着短期内经营现金流难以快速修复。
招商证券认为,老白干酒的报表已进入“出清阶段”,通过压库存、去包袱实现渠道健康化,但短期业绩仍将承压。
从股价表现来看,自2023年出现历史高点后,老白干酒股价近年来呈现震荡下滑的趋势,截至11月7日收盘,老白干酒股价16.67元/股,相比2023年37.92元/股的高点,累计跌幅约56.04%。
2025年2月,多名高管减持股份,副董事长张煜行、副总经理李玉雷等三名核心高管披露减持计划,拟合计减持不超过20.25万股。但到了6月份,又公告称未实施减持。即便如此,高管的坚持计划仍会影响投资者信心。
04 从“老字号”到资本整合,老白干的“长周期挑战”
老白干酒的成长本身就是一部区域酒企的变革史。
1946年由衡水地方国营制酒厂组建,1996年完成股份制改造,2002年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为河北唯一白酒A股公司。2018年并购丰联酒业,一举纳入武陵、板城、文王贡、孔府家四大品牌,营收从24亿元跃升至50亿元以上。
但整合后的协同滞后、区域竞争强化,使老白干酒正在“做深河北”与“走出河北”的两条战线上,都遇到较大挑战。
据《国际金融报》报道称,2025年老白干酒全年营收目标54.7亿元(同比增长2.1%)“较为保守”,同时将营业成本控制在18.26亿元以内,费用不超过16.58亿元,营业总成本控制在43.59亿元以内。
面对传统消费场景收缩,老白干酒正在寻求新增长点。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显示,老白干酒正加快推出低度、果味类新品,如“酌恋系列柠檬酒”“酌恋陈皮酒”,以吸引年轻消费群体;同时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强化线上传播,在衡水本地发起“车贴换酒”活动,尝试构建新媒体口碑。
此外,老白干酒计划与金融、文旅、保险机构开展异业合作,面向高净值客户群体打造沉浸式品鉴活动;同时继续投放央视广告,保持高端品牌曝光。管理层强调:“公司正同时深耕河北大本营与推进全国化布局,打造‘五朵金花’协同体系。”
老白干酒认为,短期行业仍在出清,但长期消费升级趋势不变,公司计划在稳价基础上逐步修复渠道信心,预计2026年起迎来新一轮复苏。
当白酒行业从“高增长”转向“高质量”,从“渠道驱动”迈向“品牌驱动”,老白干作为一家“白酒老字号”能否在调整期中再次找回增长曲线,取决于它是否能真正完成从“卖酒”到“经营品牌”的转型。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