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

发改委:下半年多措并举扩内需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人工智能+”行动落地路径、互联网平台价格监管新规、下半年扩大内需战略实施等展开详细解读,并回应证券时报记者提问。

  证券时报记者 韩忠楠

  8月2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围绕“人工智能+”行动落地路径、互联网平台价格监管新规、下半年扩大内需战略实施等展开详细解读,并回应证券时报记者提问。

  会上明确,下半年将持续深化扩大内需战略,以做强内循环、优化外循环、完善双循环为核心,加快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后续还将研究制定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行动方案。

  下半年政策继续发力

  “7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有所波动,但应该看到,我国消费扩大、投资结构优化的总体态势并没有变。”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李超在回答证券时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我国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实物消费国,但人均实物消费量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内需增长潜力巨大。

  面对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诸多风险挑战,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部门,坚定不移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进一步做强内循环、优化外循环、搞好双循环。

  具体措施分为三方面:在提振消费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提升培训行动,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特别是在扩大优质供给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平稳有序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做好政策接续,加快首发经济、数字消费、“人工智能+消费”等领域政策出台和实施,分类施策促进文旅、赛事、露营等服务消费。

  在挖掘消费增长点、拓展投资增量方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研究进一步加大中央投资支持力度,减轻地方出资压力。

  对于市场特别关注的民间投资领域,李超表示,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抓紧研究出台促进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举措,完善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项目建设长效机制,对铁路、核电、油气管道等领域重大项目设定民间投资参股比例的最低要求,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民间投资项目发行基础设施REITs。

  加强互联网平台价格监管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畅通双循环的关键支撑。李超透露,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研究制定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行动方案,将强化妨碍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典型案例通报,持续推进市场准入壁垒清理整治行动,统一政府行为尺度,进一步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同时,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加快推进价格法修订,出台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依法依规查处低于成本倾销、夸大和虚假宣传行为,加快治理部分领域无序竞争、市场失序等问题。

  不久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与市场监管总局、国家网信办联合起草了《互联网平台价格行为规则(征求意见稿)》。李超表示,《行为规则》按照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事前引导和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的思路,从引导经营者依法自主定价、规范价格标示和价格竞争行为、构建协同共治机制等方面,为经营者提供明确的行为指引,旨在维护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合法权益,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

  “人工智能+”行动

  落地路径明确

  8月21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引起社会各界关注。在本次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也对《意见》涉及的诸多细节进行解读。

  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驱动发展中心主任霍福鹏表示,在新一轮人工智能技术浪潮下,启动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既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举措,也是推动数字经济向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据悉,“人工智能+”将分三个阶段推进,其中第一阶段,到2027年率先实现人工智能与6大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过70%。

  霍福鹏表示,这一阶段,强调要在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性应用。未来一到两年,正是人工智能落地的关键窗口期,要汇聚全社会资源力量,聚焦科技、产业、消费、民生、治理、全球合作6大领域,形成发展合力,推动“人工智能+”打开局面,取得实效。

  第二阶段是到2030年,我国人工智能全面赋能高质量发展,新一代智能终端、智能体等应用普及率超过90%。霍福鹏认为,这一阶段强调人工智能应用的广度和深度,要实现更全面系统的融合应用。

  第三阶段是到2035年,我国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这一目标对“人工智能+”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

责任编辑:刘德宾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大火龙新闻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57581.html

作者: wczz1314

为您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3000001211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